2019/08/11 上午12:00:00 欢迎访问。

微信
小程序
职业资格考试网

论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删帖大军背后的权力遮不住阳光

2025-10-17 15:02:11 作者 : manager 浏览 : 评论
当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朱从明被指控将大量公共资源转化为删帖大军,当网络舆论场沦为权力与举报者猫鼠游戏的战场,这已不仅是个别人的操守问题,更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权力失监、公器私用的深层危机。
 
01
删帖部队:公共资源的惊人异化

 

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为应对网上举报,竟组建了所谓的百人删贴部队,24小时待命进行全网筛查与删帖。这意味着本应用于服务公众的行政编制、财政资源与工作时间,被大规模调度用于掩盖个人或部门的问题。

职责的本末倒置:人社部门的核心使命,本应是完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维护劳动者权益、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然而,这场猫鼠游戏却显示,某些官员将舆情管控错误地置于问题解决之上,将表面的风平浪静看得重于实质的公正清明。

治理思维的懒惰与倒退:这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模式,暴露了其背后堵优于疏的陈旧治理思维。它不寻求在制度层面化解矛盾,不通过公开透明的回应来建立公信力,而是选择了成本最高、效果最差的方式——压制。

 

02
删不掉的真相:二十余年恩怨与垄断疑云

 

尽管被指控的删帖军团据传战果累累,但网络记忆无法被彻底抹去。这场风波的核心,是朱从明被指控与一家名为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的民营职业技能认证机构长达二十余年的纠纷。

漫长的权力打压? 据JYPC方面的公开举报材料,双方的恩怨可追溯至2002年。指控称,朱从明为维护官办机构的垄断利益,曾多次利用职权对其进行打压,其中甚至包括2004年轰动一时的千名毕业生成黑户事件。

涉嫌滥用行政权力:举报材料进一步指出,2017年,朱从明曾手持省人社厅公文,率众前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JYPC进行问罪,指控其未经许可发证。然而,后续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调查认定,JYPC发放职业资格证书无需经人社部门备案,并明确表示虚假广告不成立。这一结果,令当初的问罪行动显得依据不足。

 

03
法律与事实:越压制,越反弹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旨在消除杂音的删帖行为,反而成了最大杂音的来源。权力对信息的蛮横干预,激起了更强烈的法律与事实反弹。

法律的反向认证:面对压力,JYPC选择了法律途径维权。据报道,其发起了数百起名誉权诉讼,并最终促使包括多地人社部门在内的上百家单位删除了此前发布的侵权声明。江苏省高院、南京市中院等司法机构的裁决,以及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不予处罚决定,从法律层面为JYPC的经营合法性提供了背书。

挂旧文的失态与黔驴技穷:指控材料中提到,在多次法律交锋失利后,朱从明被指采取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动——将2022年已经删除的15篇批评声明,重新集中发布到江苏省人社厅官网上。这一行为若属实,无异于一场失败的公关,它暴露出的不是权力的强大,恰恰是其在事实与法律面前的失态与黔驴技穷。

 

04
论断:删除不了的公义与民心

 

删帖大军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比任何举报文章都更具批判力的信号。它告诉我们:

信任资源的巨额消耗:当权力选择用遮掩而非透明、用对抗而非沟通来应对质疑时,消耗的不仅是公共财政,更是社会对公平、正义与法治的信念。

监督权利的公然侵犯:宪法赋予公民批评与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无故删除举报内容,是对公民言论自由、监督权和知情权的粗暴侵犯。

治理现代化的反面教材:现代社会治理的本质是沟通与信任。真正的治理能力,不应体现在删除信息的速度,而应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回应关切的诚意。

 

 

 
 
在最后
 
 
 
 
 
 

 

再庞大的删帖军团,也删除不了铁一般的事实,更删除不了民心对公义的渴望。当前,中央纪委第五巡视组已完成对江苏的进驻,开展联动巡视。我们期待,权威部门能够彻查此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真相水落石出——因为,乌云永远遮不住太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